关灯
护眼

第34章 韩非入秦

    沈洛伊、李斯一行返回咸阳,李斯向秦王赵政回禀了韩国的态度,秦王赵政便暂将攻韩之事放于一边。

    赵政又命令陈驰等人,继续鼓动韩民投身于铸铜、铁业之中,使铜铁等矿产价格大涨。

    同时,使身处北方的顿弱等秦人,继续以金贿结朝臣,离间燕赵之关系。

    这一日,沈洛伊用过晚饭。因觉无聊,遂将韩非赠予的《五蠹》、《杨权》拿出阅读。

    虽然在现代的时候已经读过,可是这古代版本读起来还是颇有难度。

    不仅是字体的问题,书写的方向也是与现代相反。古文晦涩难懂,没读多久就把沈洛伊催眠了。

    等她再次醒来之时,发现自己睡在榻上,抬头就看见赵政正伏案看书。

    她起身,轻轻地走到他身旁,问:“大王何时来的?怎不叫醒我?”

    赵政正好看完桌上的《五蠹》、《杨权》,抬头问沈洛伊:“此书何人所作?”

    沈洛伊一瞧,原来赵政正看韩非的著论!

    她缓缓地坐了下来,然后回答道:“此乃韩公子非所著!其著作言辞犀利,极富说理!我想,大王应当会喜欢!”

    赵政再次将《韩非子》拿了起来,脸上挂着喜悦:“寡人方才拜读完,此人大才也!若能为我秦国所用,必定如虎添翼!”

    沈洛伊笑了笑,一边将书收起,一边回答赵政:“韩非乃廷尉李斯同窗,二人师从荀卿,大王可召廷尉!”

    “洛伊真乃寡人之宝也!”

    秦王召李斯至章台宫,问:“寡人拜读韩非之作,甚为欣喜!若能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自认为韩非之才在己之上,听闻秦王如此夸赞,心里略有不快。

    虽有不快,李斯到底不是个因私废公、不能容人之人。

    “韩非乃臣之同窗,其才在李斯之上!大王欲见此人,可请入咸阳来!”

    秦王闻言大喜,复又问:“此人今在何处?”

    李斯又答:“在韩!”

    赵政思虑良久,料想韩非不肯轻易入秦,因此必须想出一计使韩非来秦。李斯似乎看出秦王的忧虑,遂出了一个计策。

    李斯便道:“几月前,大王遣李斯下韩威慑之,可至今韩王没有醒悟。依臣看来,秦国必须使出强硬手段,敲山震虎!”

    秦王赵政对于韩国的态度也是恼怒,既然韩王认不清现实,索性就借机让韩国清醒清醒。

    “给韩王传话,若要存韩,速速献玺称藩,并遣韩非入秦!否则,我大秦雄师踏平韩境!”

    几日后,韩王安得知秦国将出兵新郑的消息,又惊又惧,慌乱无措!

    此时,韩国内铜铁价格飞涨,私铸铜铁之风盛起,国中铜铁资源短缺。

    韩非知是秦王之计,于是请求赵国春平侯和燕太子丹相助。

    韩非欲通过燕、赵北境官道运输铜铁等矿产,南下运送至韩国。

    韩国形势才稍微好转,不想此时秦王扬言要攻打韩国,又指名要韩非使秦,韩王安便紧急召其入宫!

    见韩王主动召自己入宫,韩非满心欢喜。他以为韩王将采纳自己的法治政策,于是飞快到了韩宫,

    韩非长揖一拜:“大王是同意在韩国实行变法了吗?”

    韩非还在苦苦地幻想着韩国能变法,然而韩王安对此完全没有兴趣。

    他实在难以忍受韩非的口吃病,然事关韩国,韩非又是同宗族亲,还得忍受着。

    韩王安极为耐心地对韩非说:“祖宗之法不可改也!昔商鞅改秦法,卒五马分尸于市;吴子变魏法,招致谮言而亡魏入楚,最终被楚贵族所杀!”

    韩非极力反驳:“商君变法虽被杀,然其法存用至今矣!秦之所以能成今日之强,皆赖商君之法!”

    韩王安冷笑:“诚如你所说,秦国已是天下最强大之国,而韩国最弱。以弱韩而抗强秦,你觉得可以吗?就算寡人现在实行变法,恐怕也是来不及了!秦韩相距甚近,秦国随时可挥师新郑而灭之。”

    韩非岂会不知韩王安说的是实情,但是他心里始终不满的是,韩王安作为一国之君,日日沉迷于酒色,萎靡不振,不图强韩。

    韩非情绪越发激动,口吃病也严重起来。

    “当初七国并立,韩居中原。韩之四方是赵、楚、齐、秦四个强国,势同垒卵。然申不害相韩,实行法治,力图变法,集中央之权,是以韩国大治!诸侯虽强,然亦十余年不敢来犯!可见,变法才是富国强民之根本!”

    韩王安面对韩非的据理力陈而心软,语气也变得软了下来:“寡人知你一心为韩国,然今秦王扬言攻韩,又指名要使你入秦。寡人就算想变法,也没有时间了!”

    韩王安欲以此堵住韩非之话,结束俩人永无止尽的争论。韩非深感韩王安所言有理,心里当即做了决定。

    “欲行变法,势必需要时日和稳定的内部环境。秦王既指名要见我,那韩非就入秦,正好可以给大王变法争取时间!”韩非目光坚定,情绪颇为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