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2章 秘密发圣旨

    李善长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待胡惟庸说完之后,他才慢悠悠地说:“皇上,京师内的王爷们可有异动?”

这就是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智者和勇者的区别。

朱元璋对李善长问出这句话很满意,“目前还没有显现什么端倪。”朱元璋把这话说得很平淡,他是皇上,他现在必须在表面上保持沉稳。

李善长听朱元璋这样说,心里松了一口气。“皇上,钦差胡少爷现在不正在汤和吗,皇上可令胡少爷密捕四王爷,押解进京。

这样群龙无首,不,不,是马无头马不行。”李善长因自己说错了一句话,惊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听李善长这样说,特别是还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本想训叱一番,但还是觉得现在不合时宜,便压下心中的不忿。

“现在汤和驻守的处所军已倒向了四王爷,胡爱卿身边无一兵一卒,在这个敏感时期,再要密捕四王爷恐怕是不可能了。”这一招朱元璋早都想到了,只是又被自己否定了。现在所要使的每一招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否则只会变成事态的催化剂。

“皇上,臣立刻从别处抽调兵力。”汤和的处所军也参与了谋反,这个责任胡惟庸是推脱不了的,他现在唯有将功补过。

“现在四王爷还没有公开举事,如果直接调兵去围剿他,势必会给人落下口实,更会让其他一些不明真相的王爷们心惶惶。”李善长还是不同意现在调兵围剿。

“抓抓不了,剿又剿不得,你说怎么办?”胡惟庸向李善长发火,他感觉到了自己头上的官帽已芨芨可危了。

朱元璋见这时李善长与胡惟庸发生争执,心里喜悦,这时他相反不说话了,站在一旁看热闹的样子。

“处所军不调,可以调京军呀。”李善长不加思索地说了出来。

“扯蛋,处所军都不能调,还调京军,那动静不更大了。”胡惟庸,一脸鄙视。李善长毕竟还年青,在朝中根基浅,否则就他那内阁首辅的职位,借一百个胆胡惟庸也不敢这样跟他说话。

李善长见胡惟庸当着皇上的面鄙视自己,心中的火腾腾地直冒,但脸上仍是笑着说,“尚书大人,你是兵部的尚书大人呀。兵者,诡道也。这个你不懂。”

胡惟庸听出了李善长话中的不悦,他本想也反击一下。

但苦于他现在真是一脑袋的浆糊,实在是不知如何把京军调到汤和境,而又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汤和现在的处所军有二万多人,再加上四王爷的家兵,至少也有三万人马。

三万人马的叛乱,得有五万人马去平叛。你说你怎么把这五万京军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调到汤和去。看把你能的。”

大明朝的文官和武官之间的隔阂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因某一个人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