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5章 你好,孔明先生

    或许有人会问诸葛亮是不是凭借后世吹捧才被抬进武庙的。

    这么说吧,武庙七十二将可能有水分。

    但武庙十哲没有!

    你只需看看武庙十哲里面有哪些人,就知道十哲的含金量有多高了。

    吴起、孙武、韩信、李靖等哪个不是名垂千古?

    你会说诸葛亮是不是因为人品形象好,需要被推崇?

    若要论人品,白起恐怕就上不了榜了。

    别看白起后世被尊为一代杀神,但他在古代那是相当不被世人认可的。

    因为古人迷信杀降不祥,更别说白起一口气坑杀了四十万降卒。

    可人家还是实打实的排在了第一位。

    而吴起杀妻求将,残杀同乡好友,母亡不奔丧。

    在重视忠孝的古代每一项都是遭人唾弃的行为,可人吴起还是进了武庙十哲。

    所以人品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那会不会是因为诸葛亮他的忠诚?

    统治者们需要推崇一个忠臣来统治手下人。

    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真要推忠臣的话。

    那么造反的韩信就上不了榜了。

    更别说韩信临死前还后悔说自己没有早点儿造反。

    可韩信人还是实打实的排在了武庙十哲第二位,甚至压了诸葛一头。

    所以推崇忠臣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其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直被低估。

    拿司马懿举例,一提到司马懿就是说他“老乌龟”、“苟”、“打法猥琐”。

    其实这可有点儿冤枉司马懿了。

    一个冷知识,司马懿的作战风格其实是猛男式打法。

    对,你没听错,司马懿打仗风格一直都是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无论是三月平辽东,还是雪夜擒孟达都可以看出司马懿的打法是非常刚猛的。

    只不过这样刚猛的打法在面对诸葛亮时,他选择了猥琐。

    史书记载司马懿在正面交战时从来没赢过诸葛亮,所以他当然只能苟着了。

    要知道司马懿可是最后的胜利者,史书为尊者讳。

    就这样都写司马懿正面打不赢,那可想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的统兵能力是什么水平了。

    那么诸葛亮的内政和军事都是顶尖水话平的话,那谋略呢?

    后世很多人因为陈寿写了一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认为诸葛亮的谋略其实不行。

    但这就有点儿望文生义了,陈寿的意思是诸葛亮的谋略跟他的治军内政比起来是“短”。

    那只是跟他自己的专长比,毕竟诸葛亮的内政才能太突出了。

    就好比你语文100分,数学90分一样,别人会说你数学没有语文好。

    但不代表你数学不好。

    那么诸葛亮究竟是不是被《三国演义》神化了呢?

    演义是明朝的小说。

    只需要看看明朝之前的人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就行了。

    三国·司马懿:“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唐·李世民:“诸葛亮冠代奇才,志图中夏”

    唐·李靖:“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认为诸葛亮的军队战力可比秦国白起)

    宋: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明·朱棣:“惟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谋,南征北伐,功盖一时。”

    这些人当中有政客、有将军、有皇帝,都有各自不相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