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时代文化

    那位名声极其响亮的二洪拳教练姓王,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王师傅。王师傅不光拳脚功夫好,人品也不错,对于来自一些贫困家庭中的武术爱好者,王师傅收费很低,个别的甚至不收费,这让乡亲们很是赞扬与拥护。

    我九岁加入二洪拳武术队,进行习武,是在暑假期间随一个堂哥去的。堂哥当时就有七、八年的武术根底了,在我所在的那个班任拳术分教练,拳脚上的功夫已相当不错。

    自我加入武术队,一学就是十来年,直到参加了工作后,因时间上的不允许,才算停歇了武术修习。在这习武的十来年间,自是没有耽误上学(读书),也只是在寒、暑假期间、周末以及空闲时间里修习,也算是第二学业吧。

    尽管是副学业,尽管是抽时间修习,可毕竟十来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虽说没能达到飞檐走壁、开碑碎石的功夫,但也习得身强体壮。举手投足间,就能流露出常人所不能及的灵动与力道,双臂一挥,也有数百斤的力量。若是单以搏斗而论,虽不敢说能以一当十,但打三、五个寻常壮汉,还是能手到擒来、游刃有余的。

    在修习武术的十多年里,王师傅也就在我们镇上呆了两、三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不在我们这里教了。有人说是被部队聘请去做教练了,也有人说去做国际保镖了,等等,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王老师走了之后,堂哥就成了我们的总教练。这期间,堂哥不光教我们拳术套路,还教我们踢沙袋、打木桩,让我们师兄弟之间相互切蹉拳脚,搞实战。实战时,有时一对一,有时一对多人,根据师兄弟之间的拳脚力度、速度,以及应敌反应的强弱能力而适度安排,总之,就是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实战能力。

    我是利用上学之外的时间进行习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节假日以及晚饭后。后来,堂哥有缘被台湾的一个大老板聘请去了,做了那个大老板公司的保镖。群龙无首,至此,我们的二洪拳武术队也就解散了。

    由于我自幼就酷爱武术,习武时自然也就比较勤奋、用功,又因我自小就生得骨强筋健,不几年时间,我的拳脚功夫就已颇有根基。堂哥临去台湾时,见我的武术已颇有小成,很是欢喜,便欲把我带在身边,做他的帮手,也好继续随他习武,又能见见世面,我自是欣然乐往。

    可父母不喜我从武弃文,说习武健身也就是了,书还是要读的。况且,爸妈就我一个男孩子,不愿我外出闯荡、奔波。我自小就顺着爸妈,自是没有实现随堂哥外出闯荡江湖的初梦,尊从爸妈的意见,在家继续上学。

    虽说堂哥去了,不再教我习武了,但一有空闲时间,我还是会重温武学,练拳、打沙袋等等,并且勤学不辍,从未间断。如此用功,不光让我习得身强体健,还气力俱增,一伸臂,一抬足,都有数百斤的力量,浑身无不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从初中到高中,我都是班级里的体育代表,体育课上,同学们无不羡慕我矫健的身姿、潇洒的动作,以及充沛的体力。有时,一些体力、技巧上的动作,就连带班多年的体育老师都对我赞赏有加,自愧不如,这让我很是欣慰和自豪,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多年的习武分不开的。

    每当堂哥从外地回来,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指导我散打与搏击。他说,习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制服对方(对手或敌人)。堂哥经得多,见识广,尤其是在制敌方面的经验,称得上“行家”二字。因为我们都是习武之人,所以三句话离不开本行,他教我的,无不是实用的技巧。比如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对手,怎样以一敌众而还能全身而退等等,他教得起劲,我学得用心,自是受益匪浅。

    我本就生得身高膀阔、骨强体健,再加上从未间断过刻苦习武、击打沙袋等等,我出手的速度与力度已颇有火候。与堂哥搞对战时,起初,我自是光挨打没有还手的份儿,但经不住堂哥真心实意的点拨,以及我愈挫愈勇的好学,慢慢地便领悟到了搏击中的技巧与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