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帝妹归姊(1)

    〖卦辞原文〗

    咸:亨。利贞。取女吉。

    〖译文〗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白话:咸,象征着灵感、感应的意思。阴阳感应缘于男女心灵相互爱慕,如男子以礼下求女子,所以“亨通顺利,利于坚守正道,娶妻吉祥”。

    风过竹林,枝叶摇曳着,在绿棂窗上投下重重阴影。

    窗边的长案旁,坐着个白衣人。

    修长如玉的手指握住卷轴,将素绢缓缓展开,衣袖被灯光一照,隐约闪烁着浅银色的白泽纹理。

    一名左眉上文了一条三爪小红龙的大汉躬身立在案前,道:“燕王日前选定了新皇后人选。”

    白衣人浏览着卷轴,轻轻念出上面的名字:“谢……长晏?”

    “是。谢繁漪的堂妹,族中排行十九,今年刚满十二岁。”

    白衣人“唔”了一声,放下卷轴,用指关节在上面轻轻敲打着,半晌后,才道:“有点意思。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大汉脸上露出些许古怪之色:“是个……挺普通的小姑娘。”

    “哗哗,哗啦!”

    铜钱摇了六次,落到矮几上,整个大厅寂静无声。

    郑氏立在队伍末端,一颗心七上八下,忐忑难宁。

    一袭道袍的谢怀庸端坐几后,盯着自己摇出来的卦象沉吟许久,才抬眼看向堂内众人——

    “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众人听了各有表情。

    郑氏松口气,眸间露出一抹喜意,宛如漂浮在忧愁海面上的一片浮萍。

    谢怀庸转头看向一旁的青衣少年:“取来。”

    少年取来七本书册,毕恭毕敬地摊平翻开,每本的扉页上分别写着“琴、棋、书、画、骑、射、数”。

    “这是我命知微从族学处取来的十九娘这三年的课目簿。”

    郑氏闻言面色微白,俊美少年谢知微已拿起第一本册子念了起来:“第一课,琴,成绩乙乙乙。评语‘技艺娴熟,惜无天赋,勤奋有余,灵性不足’。”

    众人纷纷摇头叹息。郑氏面颊羞红地低下头去。

    谢知微拿起第二本:“第二课,棋,丙丙丁。心无城府,早日放弃。”

    众人的叹息声越发大了。郑氏也不由得闭上了眼睛。

    “第三课,书,丁丙乙。进步可见,然,难成大才。”

    “第四课,画,丙丙丙。评语‘过于匠气’。”谢知微念完前四本,众人脸上全是一副完了的沮丧表情。他勾勾唇角,似笑了一下,才开始念后三本。

    “第五课,骑,甲甲甲。灵韧佳,性奔放,善于马。第六课,射,甲甲甲。目力超卓,可深造。第七课,数,甲甲甲。聪慧善思,举一反三。”

    谢怀庸环视众人,缓缓道:“诸位以为如何?”

    一长者答道:“此女偏才,性好动,不适合当皇后。”

    此言一出,附和一片。

    另一人叹道:“想当年,繁漪可是七科全优,且容貌之美,举国无双。”

    “是啊是啊,可惜了繁漪。十九娘子处处平庸,这对比也太……”

    郑氏暗暗捏紧双手。

    谢怀庸眼底闪过一丝悲色,但很快压了下去:“圣旨已下,无更改可能。今日召诸君来,是商量一下该如何教导长晏。她如今不过十二岁,离及笄还有三年,还来得及补救。”

    众人交换着眼神,有为难的,有不屑的,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木然的。

    谢怀庸看向郑氏:“十弟妹。”

    郑氏连忙出列:“五伯。”

    “毕竟是你的女儿,你如何想?”

    “妾惭愧,未能教好长晏,令诸位长辈担忧。”

    “长晏性子娇俏,是个好孩子。作为谢家的女儿来说,并无不足。只是天恩盛降,谁也没想到陛下会在那么多人中,偏偏点了她的名字。”谢怀庸拈起几上的碧玉竹牍,上面刻的是:定谢氏十九女长晏为后。

    谢怀庸眼底浮起很多情绪,然后那些情绪一一沉淀淡化,变成了担忧:“若想做天子妻,这样的资质却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