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恶劣的科研环境!月入千万!

    李同光没有跟省田径队一起行动。

    鲁城到山城还是有不少距离,横跨好几个省呢。

    省田径队没那个经济条件,都是坐火车去山城。

    这年头火车体验一般般,大部分都还是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的体验感相当差,又要坐那么长时间,李同光可不想要一起受罪。

    大家本来就不是一路人,没必要虚伪的同甘共苦,李同光坐飞机单飞。

    这很不集体,但省田径队那边也能理解。

    李同光是百万富豪,名声响彻全国的大名人。

    如同陈东飞当初说的那样,李同光的名气成为了他的保护伞。

    面对这个全国名人,省田径队那边许多小伎俩用不来,索性也就随便他单独行动,眼不见心不烦。

    反正李同光也不是省田径队一份子。

    只要成绩有一部分算在省田径队头上就行。

    到了山城之后,李同光也没有去住安排的酒店,而是自己订了一个条件更好的酒店。

    把东西在酒店放下,李同光稍作修整,在山城逛了大半天。

    自从1997年,山城跟另外几个市从川省分离,组建为直辖市,山城的发展速度就越来越快。

    有三峡,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还有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观。

    不过李同光时间不多,没工夫去这些景点好好玩,只在市区看了看。

    到了大学城附近,李同光半观光半考察:“保护伞未来搞制造业的话,山城这位置还是蛮不错的。”

    作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这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极多,人力和条件都不错。

    不过李同光仔细想了想,觉得挖人可以,合作还是免了。

    跟这些体制内的人合作麻烦事情很多,挖人更加简单轻松,而且也很容易。

    科研也是要恰饭的。

    国内科研现在流行的还是讲奉献,所谓原子弹不如茶叶蛋。

    一点也不接地气。

    未来科研团队集体跳槽国外,跟这种不良风气也有关系。

    光奉献不给足待遇,大家又不是圣人,谁顶的住啊。

    李同光就打算在这里面下手。

    与其培养的人才给国外做贡献,还不如到他碗里来。

    他这边拉高待遇,把人才挖过来,也能刺激体制内的研究单位,改善国内科研环境。

    这也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科研离不开钱。

    科学成果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曼哈顿计划当时耗资20亿,搁现在起码6000亿。

    强子对撞机光是造价60亿,开起来更是了不得。

    国外把科研花的钱,用商业化推广给赚了回来,形成了良性循环。

    国内这方面就差了一些,不能成功的把研究成果商业化。

    最糟糕的是,第一阶段科研成功了,第二阶段商业化却总是出问题。

    有些看台上的人,给科学家这棒加油,‘要大力研发,保持先进水平’。

    真的在某些科研领域出了成果,成了国际领先水准,要开始第二棒商业化的时候,这些人就开始大喊‘要谨慎!你跑慢点,不要扯到蛋了!’

    在跑道上给你下绊子拖后腿。

    于是这些创造出国际领先成果的科学家,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超越他们......心态差的直接爆炸。

    心态好的也会不平衡。

    有人再稍微那么一挑拨和勾引,于是这些大才们就出了国,为别国攻城略地。

    别人拿了冠军,赢了奖金(市场),请了更好的教练,买了更好的装备,还挖走了我们第一棒的选手。

    就这样,恶性循环出现了。

    不能说人又蠢又坏。

    归根结底还是跟宣传阵地落后、半沦陷,被国外操纵了舆论有关系。

    两世为人,李同光看的很透彻。

    他很清楚没有产业化商业化就没有未来可言。

    产业化没那么容易,但另辟途径,用其他产业输血科研还是容易许多的。

    餐饮是俗了点,但能来钱。

    这就足够了。

    李同光心想:“餐饮接地气的赚钱,才能维持科研的高逼格。”

    离开鲁城前,李同光查了账。

    第一现金奶牛卤大师门店破百。

    因为各大乡镇拉低了平均营业额,但因为培养了大量忠诚客户,有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回头客,有些甚至一天买两次,餐餐都要吃卤大师的卤味。

    在这些回头客的支持下,每家店平均日营业额稳定在了一万左右。

    每天每家店平均要卖半吨多卤味,毛利率超过50%。

    因为工资福利比其他连锁店给的更高,人力成本稍多。

    不过因为都是直接买的店面,省去了房租。

    李同光弄的是成熟的中央厨房模式,还用数学弄了一套物流算法降低了物流成本,杂七杂八的支出少了许多,综合起来净利润还是比其他店高不少的。

    一百多家店加起来,每日卖卤味的净利润在四五十万左右。

    一个月就能赚一千多万,还是纯利润。

    可以说是月入千万!

    如果是算营业额,一个月就三千多万了,这年头妥妥的餐饮界龙头级别。

    这还只是鲁省一地,而且四线开外的小城市以及乡镇这些下沉市场布局还没完成。

    要是在全国都完成布局,门店开个几万家,月收入好几亿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