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 欢喜

    可侯爷替爹爹翻案,又对她照拂有加,若侯爷需要,难道爹爹能置之不理?

    洛霏霏眉心时而舒展,时而颦起,挣扎的心绪全然写在小脸上。

    不知不觉一碗面见底,顾玄琢放下玉箸,目光悄然落在对侧圈椅中的少女身上,将她细微的情绪尽收眼底。

    听到这些,却没拔腿就跑,这姑娘的性子,确实与旁人不同。

    顾玄琢眉眼带着些飞扬神采,越发丰神俊秀,他很欢喜,此刻她心里纠缠的思绪皆与他有关。

    “洛姑娘说这面是你亲手煮的,可这分明是北方做法。”顾玄琢瞥一眼面汤,将她注意力吸引过来,“莫不是灶房的婆子煮好,你拿来骗我的?”

    说话间,他唇角漾起一丝笑,身形微倾:“洛姑娘,我去过江南。”

    言外之意便是,他吃过江南的面,她糊弄不了他。

    “可我确实是学着阿娘的样子做的。”洛霏霏着慌解释。

    “所以,你阿娘是北方人?”顾玄琢凝着她,又多了几分好奇,“那你外祖家是做什么的?你千里迢迢来京城,怎么没见外家的人照应着?”

    登时,洛霏霏怔住,想起许多被她忽略的事。

    自小她便长在赣南,到金陵也是这两年的事,喻婶子是地地道道的赣南人,她煮的面确实与阿娘不同。

    洛霏霏只当是个人口味不同,并未细想。

    隐约记得,阿娘曾说过,刚怀上她的时候,碰到一场暴雨。正巧爹爹刚中了进士,去赣南赴任,两人在破庙里遇见。

    阿娘无处可去,便随爹爹去了赣南。

    这么一想,阿娘应当是无依无靠才跟了爹爹的?

    可若外祖家已没人,为何阿娘从未祭拜过?

    “我……我不知道。”洛霏霏脑中氤氲着一团迷雾,怎么也拨不散,“阿娘会说京城官话,还说得很好。”

    她生父一族,或是外祖一族,该有一家是在京城吧?

    可阿娘宁愿她上京找何绍梁求情,也没叫她投奔任何亲人。

    沉吟一瞬,顾玄琢想到几种可能,淡淡开口:“你若想找,我可以帮忙。”

    “多谢侯爷。”洛霏霏回神,轻轻摇头,“民女有阿娘便好,至于其他人,阿娘若不认,便与我无关。”

    她语气坚定,并非与顾玄琢客气。

    越是如此,顾玄琢越是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也好。”

    回到寝屋,洛霏霏才想起,有件事她忘记向顾玄琢道谢。

    替她施针的女医,被刘太医收为弟子,传授针法,她今日施针才没那么难受。

    听女医说,是顾玄琢帮忙说情的缘故。

    为此,女医特意去正院向顾玄琢谢恩过。

    论理,她跟着受益,也该道声谢。

    可侯爷向刘太医举荐,必是看重女医的医术,若她真的开口道谢,侯爷会不会当她是自作多情?

    思及此,一个荒谬的念头忽而在脑中闪过。

    刘太医收女医为徒,传授的第一样本领正巧是针法,会不会这也是侯爷授意的?

    去刑部大牢之前,侯爷发现她施针的疼,便叫女医学好针法,免她受疼?

    想着想着,洛霏霏心口莫名发烫。

    她微颤的指攥紧衾被,慌乱地扯过发顶,将帐外透进来的微光遮住。

    侯爷照应她,是受人之托。

    她怎能因侯爷一念之仁,生出这般不该有的揣测!

    金陵,总督府。

    萧总督派人请了秦梨入府,陪府中最受宠的叶姨娘说话。

    总督府,喻捕头非传唤进不来,更何况是内宅。

    喻婶子也不放心,便豁出面皮,跟着秦梨一道入府。

    小园中,金黄桂花、五彩秋菊妆点出热热闹闹的秋景。

    赏景阁上,二楼栏杆内侧,坐着两位美妇人,俱是绝佳的姿容,平分秋色。

    规矩处处妥当的,是洛霏霏的阿娘秦梨。

    另一位心事轻攒眉梢,郁郁寡欢的,是玉烟的母亲叶姨娘。

    “洛太太不该来的。”叶姨娘轻叹一声,嗓音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