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勠力东出

    东周君听闻秦国连丧两君,趁秦国治丧期间游说诸侯合纵。

    秦相吕不韦向庄襄王子楚提议:“西周已灭,东周尚存,自谓文、武王之后,鼓动人心,不如伐之以绝人心!”

    于是子楚任吕不韦为大将,率兵十万尽伐东周,得七城!

    秦王欲东出,遂遣蒙骜攻打韩国,攻占韩之成皋、荥阳,与秦武王时期攻占的重镇宜阳连接起来,初置三川郡,秦国地界直逼魏国大梁!

    公元前248年,庄襄王派遣蒙骜出兵攻打赵国晋阳。赵孝成王使廉颇领兵,秦国大胜而归。

    公元前247年,赵王派遣虞卿出使楚国,为讨伐燕国而寻求楚国支援。

    虞卿为伐燕来郢都寻求楚国的相助,先去拜见了楚令尹黄歇。

    虞卿游说春申君:“楚王年老,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为主君虑,莫如远楚。公孙鞅,功臣也;冉侯,姻亲也,然不免夺死者,封近故!如今燕国罪大而赵国愤恨,君不如北上以示友好,讨伐燕国确定封邑!此为百年一遇良机啊!”

    黄歇心有犹豫:“攻打燕国必要借道于齐或魏,楚国刚与魏、齐结怨,以何道攻燕?”

    “请让下臣前去魏国,劝说魏国借道!”虞卿因此北上游说魏王。

    虞卿到了大梁,面见魏王说:“楚国亦强大矣,天下无敌,将要攻燕。”

    魏安釐王魏圉问:“先前你说楚强大而无敌,如今又说将要攻燕,何也?”

    “马的力量虽大,但不能负千钧之力!今谓楚国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与燕交兵,这不是楚国能承受的!楚国明知不可为而为,这是使楚疲惫而加强魏国实力,这难道对大王不利吗?”

    魏王觉得有理,于是借道给赵国讨伐燕国。同时,赵国为了避免被秦国夹攻,便和秦国议和。

    赵孝成王心里极度不情愿与秦国盟好,老将廉颇、李牧等极力相劝,赵王才同意议和。

    碍于秦赵关系恶劣,两国决定互派质子。赵太子春平侯深得赵孝成王宠信,赵国郎中妒之。

    春平侯之弟赵偃与其伴读郭开交好、情同手足,郭开联合赵国郎中对赵偃进谗言。

    郭开对赵偃说:“太子甚得大王宠信,如今赵燕交战,大王欲与秦国议和,公子何不派人游说秦相邦吕不韦,让秦国讨要春平侯入秦为质?春平侯入秦,您就会被重视!”

    赵偃素日对其父偏疼春平侯而心里不平衡,因此行为乖张、不服管教。要是能让春平侯去秦国为人质,那么赵王就会看到自己的好处。

    于是赵偃派遣姚贾去秦国游说吕不韦。吕不韦没有立即答应,让姚贾先静候两日。

    吕不韦来找赵政,询问春平侯和赵偃的为人。

    文信侯问:“政儿在邯郸为质八年,不知对赵太子春平侯和赵偃有多少了解?”

    赵政听见赵偃的名字,脸色倏地就沉了下来,“春平侯略有才干,为人沉稳端重,但到危急时刻,亦会不择手段;赵偃,不学无术、行为乖张、有勇无谋。”

    吕不韦想到姚贾的话,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决定劝说秦王子楚,让赵国将太子春平侯送入秦国为人质。

    赵孝成王得知秦国要让春平侯为质,大怒:“秦国欺人太甚!当真以为寡人怕了他秦国吗?寡人绝对不会让太子去做人质,即刻发兵攻打秦国!”

    虞卿、廉颇等人力谏,赵孝成王才稍微平息了怒气。太子春平侯想为国分忧,于是主动提出入秦为质的想法。

    赵孝成王迫于朝中大臣的苦谏,以及春平侯的再三请求,含泪同意了。

    赵国同意议和,并与秦国互换质子。赵国要求以秦公子入赵为质,吕不韦答应了。

    文信侯与御史昌平君、驷车庶长嬴傒等人商议质赵人选,最终定下了不大得宠的公子子婴。

    几月后,秦国趁赵燕交战之际,秦王子楚再派蒙骜为大将军,领兵攻打赵国榆次、新城、狼孟。

    此时赵国大将李牧正戍守代郡,防御北边匈奴。代郡延陵钧素有大才,李牧遣其随从信平君廉颇抵御秦军。

    没多久,蒙骜大军攻下赵国榆次、新城、狼孟,一共夺取了三十七城。

    同年,庄襄王再遣蒙骜攻魏国高都、汲邑。魏王遣使前往邯郸、新郑求援,三晋欲行合纵。

    赵国正对燕国用兵,分身乏术;韩国见赵国不出兵,自身又势弱,因此也不发兵相救。

    魏国合纵不成,不能抵挡秦军猛烈进攻,兵败失城。

    秦国不断攻打三晋,赵国大臣开始担忧局势。赵孝成王王决定停止对燕国用兵,专注于对秦一事上。

    燕、赵交兵四载,最终以互易土地结束。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割让给燕国,燕国把葛、武阳、平舒割让给赵。

    秦国连续对三晋发出攻势,势不可挡。三晋之人担忧,魏国欲召回信陵君。

    魏相郄谏言魏安釐王:“秦国如此加紧攻打魏国,是因为信陵君不在魏国的缘故。”

    “寡人当召回信陵君乎?”

    “信陵君闻名于天下,能得诸侯之力。大王不如卑辞厚币,将其从赵国召回,使其与六国合纵,戮力抗秦,虽有蒙骜为将,也可胜之!”

    魏王碍于形势危急,遂遣颜恩为使,持相印与黄金往赵迎回信陵君,并且献上魏王的书信。

    信陵君虽身居赵国,但来往消息灵通,听闻魏王遣使者来迎自己,埋怨道:“魏王弃我于赵国十余年,今国势危急才来召我,并非真心念我!”

    于是魏无忌下令禁止替魏国使者通传,门下宾客没有敢相劝。

    魏使颜恩来赵半月有余而不得见信陵君,魏王几次催促而不得。信陵君不得相见,颜恩甚为无奈。

    恰逢赵国隐士毛公与薛公来拜访,颜恩具陈其事,二公欲替其游说信陵君返魏。

    毛公与薛公说:“公子所以重于赵,闻名诸侯,徒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若魏国覆灭,公子以何脸面立足天下!”

    话未说完,信陵君魏无忌变了脸色,命人准备好马车即刻援魏。

    赵王不舍信陵君归魏,拉着他的手臂哭泣:“寡人倚仗公子,今君归魏,我该把国政委托于谁呢?”

    信陵君亦答:“魏国危急,臣不得不回!若宗庙社稷得以保存,定能相见!”

    于是赵王授信陵君上将军印,任庞煖为副将,使十万赵军相助。

    魏无忌遂使颜恩回报给魏王,同时派人通晓燕、韩、楚,各国皆晓公子之大义,无不遣兵援魏!

    颜恩报于魏王公子无忌将率领韩、赵、楚、燕四国之兵援救魏国,魏王授其上将军印。

    时庄襄王派蒙骜和王龁攻上党,秦军势盛,上党尽失。

    五国联军来犯,庄襄王遣蒙骜和王龁领兵二十万迎击。

    信陵君召集诸将商议:“秦以舟师运粮,停泊渭水,少华山木多荆杞,可以伏兵!截其粮草,王龁必来相救,我于此处埋伏,定能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