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0章 芈启徙郢

    解决了韩王安这个隐患,又消除了燕、赵的威胁,秦王便决定对楚国动刀,以震慑他国。

    秦始皇灭六国之战,楚、赵实力最强,因此也最难打,耗费时间、精力、财力亦最多。

    如果能攻下楚国,那么灭亡其他国家便易如反掌。于是秦王召回了王翦和李信,商议讨伐楚国大事。

    李信自率军长驱追击太子丹,而获其首献于秦王之后,便深受秦王赵政信任。

    章台宫大殿之上,秦王与众臣商议:“楚国鼓动新郑叛乱,寡人欲发兵攻之,众卿以为如何?”

    王翦却说:“秦、楚数十年不曾交兵,尚不知楚国实力如何。贸然出兵,怕是不妥呀!”

    秦王又问右相芈启:“昌平君,你认为呢?”

    昌平君答:“臣认同王翦将军之言!”

    鉴于月前王贲攻楚,轻而易举就攻占了十座城池,秦王便以为楚国实力大不如前。

    于是又问李信:“李信,你认为讨伐楚国,用多少人马可?”

    李信上前一步,说:“不过用二十万人。”李信年少轻狂,血气方刚,自然轻敌。

    “楚国地大兵强,仅二十万兵力,必败。以臣愚见,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反驳。

    秦王复问昌平君:“昌平君,你有何看法?”

    “楚国实力尚强,二十万兵力实在不足以相抗!王翦将军所言,确实不虚!”

    秦国接连覆灭三晋,势如破竹,大胜之下难免生出骄傲之心。

    秦王觉得只要二十万兵力就能打败楚国,于是对王翦说:“将军老矣,何怯也!”

    王翦老成持重,勇而不骄,深知楚国难以对付,所以才提出需要六十万兵力。不曾想秦王却认为自己年迈,畏惧死亡。

    王翦遂向秦王请辞:“老臣一心为秦国考虑,大王反而说老臣胆怯!既如此,大王另遣他人伐楚。老臣年岁已高,诸多病痛,请求告老返乡!”

    王翦说完拱手行礼,然后就离开了大殿,秦王欲留而不及!

    朝罢,昌文君芈颠私谓昌平君芈启:“大王若真要伐楚,我们身为楚人,难道能眼见家国覆灭而坐视不管吗?”

    右相芈启连忙说道:“启也不愿秦、楚交兵,此事岂是我们二人之力就可以阻拦的?我虽是楚人,可也是秦相,左右为难啊!”

    “芈颠和昌平君虽生长于秦国,但楚国才是我们的靠山。吾等身上流淌着芈氏族人之血,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今秦将攻楚,芈颠绝对不能不顾及!”

    “昌文君,切莫行不义之事啊!秦国厚待芈氏,你岂能叛之!”昌平君急了。

    “芈颠就是为了我芈氏一族!昌平君身为芈氏血脉,不能为族人着想,亦毋阻拦芈颠!”昌文君严词对昌平君,芈启无话可答。

    自秦灭三晋,芈颠便担心秦国迟早要将魔爪伸向楚国,心里早有反叛之意,遂不时与楚国保持联系。

    秦王赵政两次召见芈颠,询问伐楚之事。昌文君芈颠与昌平君芈启态度相同,皆不赞同秦国伐楚。

    芈颠态度更是显而易见,处处站在楚国立场。

    半年后,昌文君与楚国联系之事被御史中丞王绾得知。

    秦王大怒,遂将昌文君芈颠免职,由王绾接任御史大夫之位。

    鉴于新郑叛乱,秦王担心陈郢的旧楚人,遂召李斯商议安抚陈郢楚人事宜。

    为了安抚楚人,秦王决定派人到陈郢。

    于是赵政问李斯:“寡人欲派人到陈郢安抚当地旧楚人,可有合适人选?”

    “陈郢为旧楚人聚集之地,大王是怕新郑之事重演,所以才决定遣人前去安抚。”

    “此为其一!其二,寡人决定兴兵伐楚,需要有人安定后方。后方安稳,才能专注于用兵。寡人思前想后,觉得昌平君为最合适人选!”

    “昌平君为楚国公子,楚人必定亲附,且贵为当朝丞相,确是最合适的人选!将大后方交于昌平君,大王可放心出兵伐楚!”

    秦王赵政遂下令,使昌平君芈启徙于陈郢。

    在对楚一事上,秦王和昌平君持相左的意见。秦王认为昌平君是楚人,自然是站在楚国利益考虑,难免对秦国就不那么忠心了。

    况且昌平君拥立分封,反对郡县,政见与秦王也不同。同时,秦王考虑到国内芈氏势力独大,必须设法削弱。

    表面上是派到陈郢安抚楚人,同时也是变相地免去了相位。

    昌文君芈颠心里十分担忧,于是对昌平君说:“大王怕陈郢的楚人又起叛乱,所以派身为楚人的丞相驻守。丞相乃一国之辅臣,位高权重,岂能轻易派出?大王此举,怕是有疑心昌平君的嫌疑!”

    昌平君说:“启身为秦臣,自当为秦国尽忠。芈启所言皆是为秦国考虑,不曾有过私心。今大王派启前往陈郢安抚楚人,是觉得楚人容易亲附楚人吧!况且大王将要出兵伐楚,这是将安抚大后方的重担交予芈启之身!”

    “依芈颠来看,大王这是害怕重蹈嫪毐和吕不韦的覆辙,所以对芈氏有所防范!昌平君,我们同为楚人,你难道当真希望看着秦国攻打自己的国家吗?”

    “大王心思深沉,常人难以猜透!今启将往陈郢,芈氏一族就交由昌文君了,一定不能让他们生出乱子!”

    昌平君其实心里也不愿意看见楚国被灭。

    过了几日,昌平君动身前往陈郢。秦王遂以隗状接替昌平君之位,为右相;擢升御史大夫王绾为左相,冯劫由御史中丞升任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