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2章 名将李牧

    韩王安得知秦国斩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赵军之事,心里又惧又怕,于是召来公子韩非和大夫韩瑊。

    韩公子非,韩国宗室贵族子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公元前262年,战神白起攻韩而取上党,韩国统治阶级开始分崩离析。

    韩非不断上书韩王,希望能改变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一直到公元前257年,韩非痛恨韩国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能选贤任能,反而提拔浮夸之人在有实际成绩的人之上,于是开始著书立说。

    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由后人整理而成。韩瑊主张联赵、魏抗秦,屡次劝谏韩王安不能称臣于秦。

    然而韩王安畏惧秦国强大,所以只能一昧苟活。

    韩王安大惧:“秦国败杀扈辄,斩首十万赵军,赵军大败啊!依寡人看,秦王下一步就要攻打我韩国了!尔等说一说,寡人献城如何?”

    大夫韩瑊立即反对:“秦国欲而不满,大王之城有限,以有限之城而填无止之欲,实是大谬!韩国弱小,大王应当联合魏、赵,如此方可抵御秦军!”

    韩非也说:“大王,一昧割地求和实非良策啊!唯有变法,才能使韩国强大啊!韩国强大,再联合魏、赵,三晋同心,何患秦国不能打败啊!”

    韩王安惧怕秦之强大,又闻赵国大败,心里只想苟存韩国,哪里肯听韩非与韩瑊之言。

    一提到变法,韩王安就不耐烦起来,于是就让韩非闭嘴。

    韩王安又说:“若让秦国得知我韩国与赵国联合,必定马上出兵伐我,寡人不能置国家于火炉之上!依寡人看,莫若上书一封予秦王,暂存韩国!”

    韩非、韩瑊再三相劝,韩王安不听,又遣韩非上书一封秦国,请求秦国不要攻打韩国。

    韩非致力于在韩国推行法治,唐谿公颇为其担忧,于是劝说韩非:“臣闻循古法讲辞让,全之术也;修行藏智,顺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

    “韩非并非畏死之人,只恐韩国不能变法图强!”

    唐谿公又说:“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

    韩非回答说:“非明先生之言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设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昏主之祸患,而必行以齐民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昏主之祸患,而避乎死亡之害,贪鄙之所为也!”

    唐谿公知韩非一心为韩,又如此坚决地回答自己,也不好再劝。

    赵国丛台宫内,倡后正在用午饭,忽然赵公子葱与郭开来报:“禀太后,扈辄战死,十万赵军皆被秦军斩杀!桓齮兵出上党,攻占了宜安,欲与漳河流域的秦军合围邯郸!”

    倡后大惊,手中的长勺猝然掉落,说道:“什么?十万赵军都没了?”

    赵葱亦说:“秦军势盛,请太后速作决断!”

    倡后也慌了起来,急忙对赵葱和郭开说:“你二人,传本后之命,速召宗室大臣入宫商议御敌之事!”

    于是郭开和赵葱急忙出宫,欲召赵国宗室大臣商谈御秦之事。不多时,大夫郭开和赵公子葱入宫回禀倡后。

    倡后正坐立难安,心里焦急,见无一大臣入宫来,遂问:“宗室大臣呢?”

    郭开回答:“宗室大臣皆不肯入宫!”

    倡后大怒:“你们看看,这就是我赵国的好臣子!春平侯呢?”

    赵葱回复道:“春平侯心里憋屈,臣不能请之!”

    倡后冷笑:“一个男人,心眼比女子还不如!他不肯见本后,本后便去找他!”

    于是连忙使人备好车马往春平侯府邸去,倡后车驾停在春平侯府前,自入内寻春平侯。

    春平侯见倡后亲临,依旧不急不慌,又问:“太后驾临有何事?”

    倡后脸有余怒,语气十分不善:“本后召你,何以抗旨不遵?”

    春平侯十分淡定,颇为不在意地回了一句:“臣闲散之人,不堪大任!”

    倡后料想春平侯必是还在为之前立太子一事而耿耿于怀,所以违抗自己的召令。

    倡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连讽带刺地说:“春平侯难道连女子都不如吗?国难当头,个人私怨应当放在一边,一切以国家为重!”

    倡后又缓缓站起,一步一步地朝春平侯靠近,欲以□□之。

    “春平侯,你是大王之叔父,亦是国之栋梁,大王和赵国皆要仰赖于你!赵国有难,于你有何利?”

    春平侯渐渐被倡后逼退到榻边,神色越发不安。正打算抽身离去之际,倡后一把将春平侯推倒在榻上,上半身轻贴着春平侯。

    倡后说道:“大王年少,本后一介妇人,诸事皆要仰赖宗室大臣。春平侯与宗室相善,本后就把大王和赵国托付给你了!”